農機逐麥浪 減損保歸倉
——全省小麥機收開鐮暨機收減損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活動啟動儀式在靈臺舉行
平涼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芳芳 文/圖
夏至時節、艷陽高照;麥浪滾滾,豐收在即。
6月日,全省小麥機收開鐮暨機收減損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活動啟動儀式,在“隴東糧倉”靈臺縣舉行。
當天,來自省、市(州)、縣(區)三級農業農村部門和企業、合作社的領導、代表及新聞媒體記者共計多人,先后觀摩了靈臺縣獨店鎮威動農機合作社和什字鎮“三夏”跨區機收接待站,并在什字鎮中國石油加油站參加了全省重要農時農機作業用油“三優一免”活動啟動儀式。
代表們一路走一路看,通過聽取工作人員講解、現場察看實際情況,對靈臺縣推動小麥機收減損工作進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藍天白云麥浪翻涌,機聲隆隆顆粒歸倉。靈臺縣上良鎮萬畝冬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示范基地,一片金黃,一派豐收的喜悅場景。臺型號各異的聯合收割機,在麥田里一字排開,靜待號令。上午時許,全省小麥機收減損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活動正式啟動,報名參賽的農機手們,在火熱的比賽現場,摩拳擦掌、一絕高下。
“速度掌握得很不錯,掉籽也很少。”農機過后,代表們蜂擁而上,俯身察看機收減損情況,不時發出贊嘆聲。
看著豐收的熱鬧場景,代表們心曠神怡,感慨不斷,時而互相對比、交流經驗,時而駐足觀看、頻頻肯定,感慨本次活動真正達到了“以賽促訓、以賽提技”的效果。
靈臺縣,素有“隴東糧倉”之稱,是隴東傳統農業區,也是平涼小麥播種面積最大的縣。近年來,靈臺縣充分發揮“隴東糧倉”的基礎地位和傳統優勢,把冬小麥生產作為地方特色品牌和規模化產業來謀劃布局,建成了2處萬畝冬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基地,5處千畝核心示范區,帶動全縣創建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生產基地萬畝,有力保障了糧食安全。
護航糧食安全,減損就是增產!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指示精神,持之以恒推動機收減損,采取綜合措施提高糧食機收作業質量,努力確保糧食顆粒歸倉,是一項必須扛牢的政治任務。
“以小麥千粒重克,畝產量按當地近三年平均畝產量計算,落地籽粒數不大于對照表數值時,損失率≤2.0%。而小麥機收損失率降低1個百分點,就能挽回億斤糧食。”市農機化技術推廣站副站長李玉紅告訴記者。
據了解,本次活動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不折不扣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三夏”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活動由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平涼市人民政府主辦,甘肅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平涼市農業農村局,靈臺縣委、縣政府承辦。
活動中,近臺機具參與現場演示,臺聯合收割機進行了小麥機收減損大比武。經現場監督測定,評選出了機收減損優勝獎、機收減損優秀獎和“機收減損之星”。活動堅持“以賽促訓、以賽提技”,以“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為主題,旨在營造廣大農機手必學趕超、全社會關注支持收獲減損的濃厚氛圍,保障夏糧豐收到手,顆粒歸倉。